茶叶是推动山区共同富裕的重要“土特产”,茶产业是浙江省最具特色、最具优势的历史经典产业。2024年浙江茶业面临社会消费回暖不快、春茶生产“洪峰”凸现等不利因素,但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,仍取得了面积、产量、产值“三增”的喜人成绩。
据全省茶叶业务部门统计,2024年,浙江省茶园总面积21.7万hm²,同比增长4.46%;茶叶总产量20.7万t,同比增长2.48%;干毛茶总产值301.7亿元,同比增长5.09%。
本期根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,全面分析了2024年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情况,提出了促进茶叶贸易的相关建议,为茶叶出口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开展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。
据浙江农业气象中心发布,2024年1月浙江气温同比偏高1.3 ℃,但自2023年秋冬以来持续偏旱,降水同比偏少47%。综合影响下,浙江春茶最早于2月16日在温州永嘉、泰顺开采,与2023年同期。受2月下旬至3月上旬低温冻雨等不利天气影响,气温相对较低,从南到北各地开采进度较为缓慢,浙中、浙北等地开采时间普遍同比晚2~7 d,全省各采茶县开采时间平均推迟4.8 d。至3月27日最北产茶县安吉县开采,全省全面开采时间同比晚6 d。
受春茶开采整体推迟影响,2024年采茶工到岗比往年晚,至3月底外省采茶工到浙40万人,比2023年的48万人少近1/6。随着生产旺季到来,到岗采茶工达到165万人,同比增11万人,是近年来第二个采茶工人数增加的年份,也是增幅最大的一年。据全省茶叶业务部门调研,采茶工日均工资为179元,与2023年持平。
受春茶季阶段性天气影响,2024年浙江春茶产量前减后增。前期(2月中旬—3月中旬)受低温冻雨天气影响,茶芽生长缓慢、高档名优茶比例下降,茶叶产量同比减少1.6%;中期(3月下旬—4月中旬)持续高温,春茶生产“洪峰”显著提前,到4月中旬产量已与2023年持平;后期(4月下旬—5月下旬)气温偏低、晴雨相间,适宜香茶、低档龙井等优质茶及原料茶生产。浙江春茶总产量首次超过10万t,达10.1万t,同比增加3.1%。
2024年浙江省夏秋季气温相对较高,高温天数较多。据《杭州日报》报道,2024年杭州市高温日(日最高气温≥35 ℃)达60 d,成为1951年以来高温日数最多的年份。但降水天数仅同比减少2 d,降水量与2023年持平,且降雨天分布较为均匀,持续晴热时间较少,相对热而不旱,对茶树生长和茶叶生产影响较小。夏秋茶生产平稳,产量10.6万t,同比持平。
2024年浙江茶青上市价格基本与2023年持平,如松阳嘉茗1号、龙井43茶青上市价格为240元/kg,安吉白叶1号茶青上市价格700元/kg,均与2023年持平。春季茶青整体供给充裕,全省春茶茶青均价73元/kg,同比下降7.8%。
不同发芽时间茶树品种有利天数、采摘时间不同,行情表现也不同,如丽水地区特早生品种茶青价格高位稳定,嘉茗1号茶青到3月中旬仍有80元/kg,是往年同期的2倍,浙北地区白化品种因“洪峰”提前到来,茶青价格下降较快。
夏秋季茶树长势较好,茶青品质整体有所上升,因原料茶供应比例快速增加,茶青价格出现结构性下降。据《中国茶产业杭州指数报告2024年度茶青交易指数》,浙江春茶、夏秋茶茶青同比价格指数为83.5和86.7。
浙江11个产茶市、75个产茶县(市、区)逐渐形成了“南早、北白、中龙井”的优势特色产区格局。
南部温州、丽水地区为早茶产区,茶叶上市早、产量增幅大,包括全省山区26县中的15个县(市、区),茶园面积5.71万hm²。
中部杭州、绍兴地区及金华、台州部分地区为龙井茶产区,规模大、成效佳,茶园面积8.61万hm²。
通过实施“茶饮品专用原料茶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”协同攻关项目,立项“茶饮品全产业链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”浙江省科技厅“尖兵”计划项目,助力2024年浙江新式茶饮快速发展。
逐步形成了以农夫山泉、娃哈哈、古茗、华茗园等为代表的新茶饮新茶食企业矩阵,带动2024年抹茶、花茶迎来热销,其中花茶产量9907 t,同比增长116.96%,产值3.5亿元,同比增长169.23%;抹茶产量5889 t,同比增长37.22%,产值8.8亿元,同比增长39.68%。同时,也带动了茶饮料(出口目录名称为“以茶及其浓缩精汁为基本成分的制品”)出口的快速增长,2024年出口量8107 t,出口额5105万美元,同比增长36.92%和21.88%。
在原十五届浙江绿茶博览会基础上,创新举办浙江绿茶全国行活动,以西安为首站,举行省市县企系列推介品鉴活动,增强了浙江茶叶在西北的销售体系。继续举办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、浙江省龙井茶炒制技能大赛、全省农业职业技能竞赛茶叶加工比赛等茶事活动与竞赛。各地创新举办茶业大会、高峰论坛、品茶会、斗茶赛等活动,如安吉围绕茶产业可持续发展,举办青少年饮茶论坛;衢州紧盯产业风口,举办新茶饮标准化发展推进活动;景宁畲族自治县发挥民族特色,邀请全国各民族茶艺队伍举办民族茶艺大赛等。众多活动的举办,充分呈现了浙江茶叶精湛的加工技艺、优异的产品品质和乐业乐享的产业氛围,助力茶叶市场开拓和上下游交易稳定。
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,前期高档茶仍受市场热捧,但需求量有所减少,5月后随着中低档茶叶及原料茶需求上涨,市场交易由降转增,全年整体稳中有增。
据浙江茶叶业务部门调研结果,2024年全省共有92家茶叶产地批发市场,全年交易量达15.7万t,同比增长1.29%,交易额269.1亿元,同比持平。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网站公布数据,松阳浙南茶叶市场交易总量8.17万t、交易总额67.24亿元,与2023年持平;新昌中国茶市交易总量1.59万t,交易总额63.63亿元,比2023年同期减少4.38%、4.37%。
据中国海关统计,2024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为37.41万t,同比增长1.79%;出口额14.19亿美元,同比下降18.39%,仅浙江省、湖南省、四川省等少数省份出口额出现增长。
2024年浙江茶叶出口15.6万t、出口额4.72亿美元,比2023年同期的15.0万t、4.64亿美元分别增长4.00%、1.72%。其中绿茶出口14.9万t、出口额4.43亿美元,同比分别增长3.38%、1.96%,量额双增;红茶出口4520 t、出口额1298万美元,同比出口量大增25.40%,但出口额大减20.02%,可能与红茶出口大国肯尼亚出口价格大幅下降有关;花茶出口1501 t、出口额1148万美元,同比分别增长28.13%、16.41%,量额均有大幅增加,与内销市场表现一致。
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中,浙江省与最大贸易国摩洛哥的茶叶出口呈明显恢复性增长,出口额、出口量同比增幅达到18.11%和21.23%。其他国家与地区出口变化较大,对加纳、塞内加尔、美国、尼日尔等国茶叶出口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,同时对马里、阿尔及利亚、乌兹别克斯坦、毛里塔尼亚、贝宁、马来西亚等国茶叶出口有较大幅度减少,其中2023年浙江对毛里塔尼亚、贝宁、马来西亚茶叶出口额分别列第6、9、10位,2024年则跌出前10位。
在2024年5月举行的浙江土特产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,明确了下一阶段浙江茶产业的发展思路,即以绿茶产业为主赛道,以“地瓜经济”根壮叶茂为着力点,咬定建设绿茶强省目标,用好省内、省外两种资源,深化一二三产融合,做强龙井茶、早茶、白化茶、其他特色茶等四大产区,构建“一个目标、两种资源、三产融合、四大产区”的发展新格局。
2025年,浙江茶产业将按照“土特产”全产业链发展要求,聚焦产业链条7个环节,重点发力、全链提升,进一步提升浙江茶业竞争优势,塑造浙江茶业历史经典产业的新辉煌。
重点打造龙井茶、白化茶、早茶和其他特色茶4个优势产区。支持龙井茶产区推进质量标准化、经营品牌化、加工精深化,白化茶产区推进产业融合和多业态发展,早茶产区推进产品质量和商品性提升,其他特色茶产区推进做精做优“一县一品”。培育形成一批茶产业发展先行县,加快美丽茶园建设和宜机化茶园改造,建设一批服务功能、体系健全的农事(茶叶)服务中心。
对茶叶加工进行升级提档,农机补贴覆盖名优茶加工生产线。抓住原料茶发展的契机,支持平地茶区发展规模化、标准化、机械化的原料茶基地,鼓励重点茶区建立茶叶精深加工园区,同时开展茶叶精制、拼配、深加工装备改建提升和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工作,巩固浙江茶叶精深加工技术优势、装备优势、产业优势。
构建“龙井茶+区域公用品牌”的“1+N”品牌矩阵。龙井茶重点加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产地溯源管理,完善标准应用和管控机制,健全可追溯体系,做精做优“西湖龙井”等子品牌,做大做强龙井茶品牌集群。引导各地深入挖掘和丰富区域公用品牌内涵,培育和塑造具有浙茶历史经典文化特色的品牌形象,同时创造原创的文化标识和IP,鼓励龙头企业打造个性化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。
推动茶青、干茶产地市场改造升级,支持重点茶市改建扩建,迭代升级绿茶价格指数和龙井茶价格指数。大力宣传绿茶“健康”概念,推出适合电商销售的品牌形象、产品、包装等,开展电商人才培育,推动线下线上销售融合。加快推进名优绿茶全球推广,引导各地组织茶叶出口企业参加国际性农产品会展,鼓励茶叶企业到境外开设窗口,提高浙江绿茶国际市场占有率。
依托“尖兵”“领雁”“三农九方”和重大协同攻关等科技平台,围绕茶饮品专用原料加工、精准拼配、适制品种筛选、特色产品设计创制等关键技术开展技术研究与协同攻关。围绕全程机械化,重点研制名优茶采摘和茶园管理等装备,优化改进现有农艺技术,推进农机农艺相融合。实施全产业链数字化行动,推广未来茶场发展模式,加快全过程数字化改造提升,提高数字化应用水平。
深入挖掘有历史渊源的茶文化传承,加强对古茶园、古茶树、古茶场等遗迹的保护开发,支持茶叶农业文化遗产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。创新举办首个浙江绿茶开采活动,持续举办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、浙江绿茶全国行、全省龙井茶炒制比赛、全省农业职业技能竞赛茶叶加工比赛等活动。创新培育形式多样的茶文化载体,支持茶博馆、茶庄园、茶空间等建设。开发一批“茶园+创意加工”“茶园+主题民宿”“茶园+风景名胜”等特色茶旅线路,发布浙江十大茶旅线路,更好推动浙江茶文化活起来。
完善利益联结机制,健全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合作模式,强化技术指导,以质定价,建立稳定的茶叶联农带农机制,带动茶农实现共同富裕。支持以资产、资金等入股与茶企开展合作。充分利用省内外茶叶资源、市场及加工优势,以基地共建、技术共推、人才共育、利益共享,深化与产茶大省协同合作、互利共赢。
本文节选自《中国茶叶》2025年第3期,P20-24,《浙江茶叶2024年产销分析与2025年发展思路》,作者: 冯海强,王文廷,俞燎远*。
7月15日,武汉大学发布讣告《深切悼念著名图书馆学家彭斐章先生》:中国党优秀党员,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、目录学家、图书馆学教育家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、三、四届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、召集人,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、信息管理学院首任院长彭斐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,
7月15日(发布时间),辽宁朝阳。多人暴走团占据路中央路遇消防车和救护车不让行引发网友热议。7月18日,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,已经看到这个视频了,会去联系该组织负责人说这个事,以后遇到不要再这样做,其实这个就是素养问题,遇到救护车和警车应该主动让行,会进行批评教育。
据极目新闻报道,7月12日,陕西汉中的杨女士反映,她的儿子彭某轩是一名高考复读生,今年19岁。6月底,孩子称到西安打暑假工,但后来她才得知儿子到了缅甸,目前失联已经超过一周。
为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,更好借用社会力量,维律权威,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,根据申请执行人的悬赏执行申请,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、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》第二十一条、第二十二条、第二十三条、第二十四条之规定,本院特发布悬赏公告如下:一、执行案号湘1127执恢148号。
天津16所假大学专挑高考生下手,校名包装得比真大学还气派,毕业证却连废纸都不如。这些野鸡大学就是教育,必须彻底曝光严惩。中国民航学院蹭着正规中国民航大学的名头招生,就靠两个字差别坑人。去年有学生耗四年考出文凭,学信网根本查无此人。